新学期开始,不少学校都在想办法提升教师能力。长沙市博纳第二附属高级中学通过独特方式,让教师提前当“学生”,这种做法值得借鉴。下面我就来说说他们有哪些经验技巧。
1. 明确培训学时要求
学校对教师新学期的培训课程学时有明确规定。线上培训,每位教师要自主听课 50 学时以上;线下培训要听课近 20 学时。这就好比给教师制定了一个学习时间表,督促大家完成学习任务。比如王老师,原本线上学习时间不固定,有了这个要求后,他每天都会抽出一定时间完成线上课程。
2. 规定阅读书目数量
学校推荐了近百种书目,要求每位教师“整本书阅读”1 本以上。阅读是提升知识储备的好办法,教师自己阅读后,在教学中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。李老师阅读了一本教育相关书籍后,在课堂上分享了书中的案例,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。
3. 布置丰富暑假作业
学校给教师布置了“暑假作业”,包括培训体会、读书心得、教研论文、教育案例等。这些作业有的是必做,有的可以选做。这样的安排既能全面提升教师能力,又给了大家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。张老师选择写教育案例,通过复盘自己的教学过程,找到了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。
4. 组织业务水平考试
开学前的业务水平考试,每个任课教师都必须参加。8 月 29 日下午,14 个学科的全体任课教师都参加了这场考试,就连学校领导和资深教师也不例外。这就像给教师的业务能力来了一次大体检,能让大家清楚自己的水平。赵老师通过考试,发现了自己在某个知识点上的不足,之后就有针对性地学习。
5. 开展“共情式培训”
校长张胜利说,开展“共情式培训”,让教师听课、读书、作业、考试,能让教师更好地体会怎样教学生。教师自己经历了这些过程,就更能理解学生的难处,在教学中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。钱老师参加完培训后,改变了布置作业的方式,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少。
6. 完善校本培训机制
多年来,博纳二附中建立完善“修学教研一体化”校本培训机制。这种机制有效激发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内动力和终身学习自觉性。通过这个机制,学校打造了一支高素质、专业化的教师队伍,为学校发展注入了动力。孙老师就是在这个机制下,不断提升自己,成为了学校的骨干教师。
长沙市博纳第二附属高级中学通过明确培训要求、组织考试、开展“共情式培训”和完善校本培训机制等方法,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和素质。这种做法值得其他学校学习。大家觉得自己学校可以借鉴博纳二附中的哪些经验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也别忘了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