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秋高气爽,正是开学季,长沙市博纳第二附属高级中学(原湖南师大二附中)的教师变身“学生”,一头扎进学习中。这种做法能有效提升教师素养,下面就来分享该校教师培训的经验。
1. 听课积累
新学期培训,线上课程要求教师自主听课50学时以上,线下课程近20学时。就像李老师,在暑假期间坚持每天线上听课2小时,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方法。通过大量听课,教师能接触到不同风格的教学,学习他人长处,为自己的教学注入新活力。
2. 读书充电
学校推荐近百种书目,要求每人“整本书阅读”1本以上。王老师选择阅读教育经典著作,从中汲取了很多教育理念。读书能拓宽教师的知识面,提升教育视野,让教师在教学中更有深度和广度。
3. 完成作业
每位教师要完成培训体会、读书心得、教研论文、教育案例等“暑假作业”,有必做和选做。张老师认真撰写教研论文,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,提出了新的教学思路。完成这些作业可以让教师将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。
4. 全员考试
8月29日下午,14个学科全体任课教师参加业务水平考试,校领导、名老教师、博士生都参与其中。赵老师平时教学经验丰富,但考试也让他发现了自己的不足。考试能检验教师的业务水平,促使他们不断学习。
5. 共情培训
校长张胜利提出“共情式培训”,让教师以学生的身份体验学习。这种方式让教师更能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。刘老师说:“体验过考试的压力,以后会更关注学生的考试心理。”共情培训能拉近师生距离,提升教学效果。
6. 机制保障
多年来,博纳二附中建立“修学教研一体化”校本培训机制。这个机制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内动力和终身学习自觉性。比如陈老师,以前不太爱学习,现在在机制的激励下,主动提升自己。这种机制为学校打造了高素质教师队伍。
博纳二附中通过教师听课、读书、作业、考试和“共情式培训”等方式,配合完善的校本培训机制,提升了教师素养,促进了学校发展。其他学校也可以借鉴这些做法,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。你觉得这种教师培训方式对你所在的学校有借鉴意义吗?别忘了点赞和分享本文哦!